银瓶怨

谗言兴,天柱倾。忠血腥,孝魂惊。官家父兄没虏庭,反信奸臣歼儿父若兄。
恨儿不及汉缇萦,泪光闪闪湿银瓶。嗟嗟井深泉水清,视弗见阿兄形,呼弗闻阿父声。
嗟嗟儿冤莫雪兮,儿何忍独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银瓶怨》,出自明代诗人黎景义,为一首充满哀愁与愤懑的古诗。《银瓶怨》是明朝文学家黎景义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黎景义:明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银瓶怨》的原文如下: 谗言兴,天柱倾。忠血腥,孝魂惊。官家父兄没虏庭,反信奸臣歼儿父若兄。恨儿不及汉缇萦,泪光闪闪湿银瓶。嗟嗟井深泉水清,视弗见阿兄形,呼弗闻阿父声。嗟嗟儿冤莫。
  • 原文解析:此诗以“银瓶”为喻,象征忠诚与正义被毁,而无辜者则因谗言受到牵连。诗中通过对比忠烈与忠血、孝魂与孝魂之伤,展现了一种深刻的悲剧色彩。
  • 翻译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思以及个人遭受不公的悲愤。通过泪水与井水作为隐喻,将内心的痛苦与外界的无情相对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诗歌主题
  • 忠君爱国:《银瓶怨》中的“忠血腥,孝魂惊”揭示了国家动荡时期,忠诚的牺牲和个人的悲痛。这种忠君爱国的情感,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共同的情怀。
  • 社会批判:通过对奸臣的揭露和批评,诗人展示了对社会不正之风的不满和反抗。这种批判精神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艺术手法
  • 比喻手法:黎景义善于使用比喻来增强表达效果,如“谗言兴,天柱倾”,通过比喻忠烈和忠血的形象被破坏,生动展现了时代的黑暗与个人的不幸。
  • 象征与隐喻:诗中的“井深泉水清”,用井水象征清明的政治环境,反映出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现实环境的批判。

《银瓶怨》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哀愁与社会不平的古诗,也是一首深刻反映时代背景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