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士吟

侠士气如虹,虬髯向碧空。
避仇犹奉母,为虎不依龙。
短剑怀中水,悲歌耳后风。
醉来垂泪尽,枉自说英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侠士吟》是明代黎遂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侠客们的英雄气概和高尚品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黎遂球(1597年4月3日-1646年),字美周,明朝广东番禺人,天启七年举人,崇祯中陈子壮荐为经济名儒,因母老辞归故里。其作品在文学上有着重要地位,尤其是《莲须阁诗文集》。他的诗、文和画均有较高成就,特别是山水画造诣颇深,被称为“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 诗歌原文
  • 侠士吟
  • 侠士气如虹,虬髯向碧空。
  • 避仇犹奉母,为虎不依龙。
  • 短剑怀中水,悲歌耳后风。
  • 醉来垂泪尽,枉自说英雄。
  1.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述侠士的形象与行为,展现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敢与坚定,以及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这种形象不仅体现了武侠文化中的侠义精神,还反映了作者对于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推崇。
  • 《侠士吟》通过对侠客们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于个人英雄主义和社会正义的思考。诗中侠士的悲壮与牺牲,表达了一种超越生死的英勇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1. 艺术手法
  • 该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韵律严谨,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每一句都充满了画面感和情感色彩,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既有音乐美又富含哲理。
  •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如“避仇犹奉母”、“为虎不依龙”,这些句子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深化了诗的主题。
  1. 文化价值
  • 《侠士吟》不仅是对传统武侠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它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现代价值观的平台。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面临着各种压力和诱惑,这首诗提醒我们要坚守内心的正义和勇气。
  • 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通过描绘侠士的事迹,诗人表达了对英雄主义和侠义精神的赞美,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侠士吟》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展现古代侠客精神和价值观的画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核心元素和价值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