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莫自板桥从诸父兄往从兄美彰墓上作

伊人不可见,山风落松林。
形骸没颜色,土丘埋素心。
昼鸟啼无听,潦水高为吟。
我来随杖屦,携幼伤情深。
草木自华实,彼穴何冥沉。
丈夫入黄泉,流膏作甘霖。
湿此层崖翠,千载留胸襟。
周视作拱揖,泫泪不能尽。
何况刊箕踞,一饮临苍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询问的文学作品是《春莫自板桥从诸父兄往从兄美彰墓上作》。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黎遂球创作,属于五言古诗的形式。

黎遂球,明广东番禺人,字美周。天启七年举人,再应会试不第。善诗、古文,工画山水。崇祯中,陈子壮荐遂球为经济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应陈子壮荐,为南明隆武朝,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广东兵援赣州,城破殉难。谥忠悯。

《春莫自板桥从诸父兄往从兄美彰墓上作》是黎遂球在明亡之际所作,诗中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与怀念。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简要介绍:

  1. 诗歌原文
  • 伊人不可见,山风落松林。
  • 形骸没颜色,土丘埋素心。
  • 昼鸟啼无听,潦水高为吟。
  • 我来随杖屦,携幼伤情深。
  • 草木自华实,彼穴何冥沉。
  • 丈夫入黄泉,流膏作甘霖。
  • 湿此层崖翠,千载留胸襟。
  • 周视作拱揖,泫泪不能尽。
  • 何况刊箕踞,一饮临苍岑。
  1. 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对逝去的亲人的怀念与哀伤之情。诗人在面对自然景象时,似乎也能感受到亲人的存在,如“昼鸟啼无听”和“潦水高为吟”,表达了一种无法言喻的哀愁与孤独感。

  2. 艺术特色:该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整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春莫自板桥从诸父兄往从兄美彰墓上作》不仅是黎遂球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明朝末年历史动荡时期的产物。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黎遂球卓越的文学才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