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不可见,山风落松林。
形骸没颜色,土丘埋素心。
昼鸟啼无听,潦水高为吟。
我来随杖屦,携幼伤情深。
草木自华实,彼穴何冥沉。
丈夫入黄泉,流膏作甘霖。
湿此层崖翠,千载留胸襟。
周视作拱揖,泫泪不能尽。
何况刊箕踞,一饮临苍岑。

【注释】春莫:春日里。板桥:指桥名,位于今江苏无锡境内。从诸父兄:跟随父亲、兄长等长辈前往。美彰:字美彰,诗人之弟。墓上:墓地上。

【赏析】《过板桥》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天,与弟弟韦美彰一起随叔父和亲友们往祭堂兄的墓地而作的一首诗。全诗写景抒情,融情入景,以自然景物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亡兄的怀念之情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第一联,“伊人不可见,山风落松林。”此句言,思念之人已不在,只见山风吹过松林。

第二联,“形骸没颜色,土丘埋素心。”此言,身体已没有颜色,坟墓中只有纯洁的心。

第三联,“昼鸟啼无听,潦水高为吟。”此句言,白昼时鸟儿的歌声听不到,潦水高涨,仿佛在吟唱。

第四联,“我来随杖屦,携幼伤情深。”此言,我随着拄杖步行而来,带着小孩子一起来,因为心中情感深沉。

第五联,“草木自华实,彼穴何冥沉?”此句言,草木自有其华实,那洞穴又有什么可冥暗沉滞的呢?

第六联,“丈夫入黄泉,流膏作甘霖。”此句言,丈夫可以进入黄泉,他们的流膏化作甘霖滋润万物。

第七联,“湿此层崖翠,千载留胸襟。”此句言,湿润着这层层山崖上的绿树翠竹,使心胸长久保持宽广。

第八联,“周视作拱揖,泫泪不能尽。”此句言,周视四周,拱手作揖,悲伤的泪水止不住。

“何况刊箕踞,一饮临苍岑。”此句言,何况像箕踞一样坐着,饮酒时面对苍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