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山玉泉池

圆渟知异脉,方折纪灵踪。
濯月金规满,含风石镜融。
平湖隐作浪,曲涧泻为淙。
一入昆明去,千秋照绮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西山玉泉池》是一首由明代诗人黎民表创作的诗作。此诗描绘了西山玉泉池的壮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美丽动人的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圆渟知异脉,方折纪灵踪。濯月金规满,含风石镜融。平湖隐作浪,曲涧泻为淙。一入昆明去,千秋照绮栊。

  2. 诗歌赏析

  • 意境高远:《游西山玉泉池》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西山玉泉池的自然画卷。诗中的“圆渟”与“方折”分别代表了山的圆润和棱角分明的特点,而“濯月金规满”与“含风石镜融”则生动地描绘了月光如洗、石壁如镜的美景。
  • 语言优美:整首诗的语言流畅,富有节奏感。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借代的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所传达的喜悦与敬畏之情。
  1. 创作背景:《游西山玉泉池》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游览西山时所感所想。明代诗人黎民表在游览西山玉泉池时,被其自然美景所打动,遂写下了这首《游西山玉泉池》。此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也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文化内涵:作为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心灵寄托、表达审美情趣的文化特征。

  3.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具体的自然景观,如“圆渟”、“方折”、“濯月”、“含风”,也有抽象的概念,如“灵踪”、“金规”、“石镜”。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幅完整的画面,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形象。
  • 韵律和谐:诗的韵律十分和谐,每一句都符合古诗的平仄声调要求,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游西山玉泉池》,以下是一些补充信息和建议:

  • 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结合作者的其他作品,了解他的整体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或文献,了解明朝时期的文学发展和社会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含义和价值。
  • 可以尝试自己写诗或欣赏其他诗人的作品,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游西山玉泉池》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古代诗歌,它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西山玉泉池的自然美景。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文学才华,也能够体验到自然之美所带来的心灵震撼和愉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