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千年在,谁能忘禹功。
金堤非旧迹,铜瓦见新宫。
野著沧凉日,林交惨淡风。
路岐何用感,王气满关东。
铜瓦厢谒大禹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铜瓦厢谒大禹庙》是明代诗人黎民表创作的一首诗。《铜瓦厢谒大禹庙》描绘了大禹庙的美景和历史,通过诗人的视角,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大禹治水的历史功绩以及庙宇的古老韵味。
诗中的“德水千年在,谁能忘禹功”表达了人们对大禹治水的深深敬仰。德水即黄河,千年流淌不息,象征着中华民族对大禹治水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大禹治水之功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其次,“金堤非旧迹,铜瓦见新宫”展现了大禹庙的新面貌。这里的金堤指的是古代黄河边的防洪堤,虽然历经沧桑,但新的建筑依然屹立不倒,体现了历史的传承与创新。铜瓦则是指大禹庙的建筑风格,铜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映衬出古色古香的建筑美。
“野著沧凉日,林交惨淡风”描绘了大禹庙周围的自然景色。这里的沧凉日和惨淡风,传达出一种凄清而又庄重的氛围,仿佛在大禹庙中可以感受到古人留下的智慧和历史的痕迹。最后,“路岐何用感,王气满关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感慨。诗人认为,即使身处偏僻的地方,也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王气的存在。这反映了诗人对大禹庙及其所蕴含文化价值的高度评价和敬畏之心。
通过对《铜瓦厢谒大禹庙》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黎民表对大禹治水的崇高精神和大禹庙的深厚情感。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和历史遗迹不仅让人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