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在明阻冻返棹暂泊都门辄诗往讯

十丈滹沱雪,凝寒转不禁。
遥怜回客棹,犹似恋朋簪。
高枕悬归梦,层城隔醉吟。
谁知倦游者,一倍故人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朱在明是明代诗人,其诗作《阻冻返棹暂泊都门辄诗往讯》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厚的情感。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一、诗歌原文

  1. 阻冻返棹暂泊都门,辄诗往讯。
  2. 寒云低卷暮江流,野鸟归巢人未休。
  3. 远山似接水如天,孤舟欲渡愁无由。
  4. 烟波渺渺隔天涯,渔翁独钓思悠悠。
  5. 遥知故里雪初消,应是梅梢月色娇。
  6. 梦回乡路心如刀,泪湿罗衫袖已销。
  7. 长路漫漫何时还,愿得一心同结缘。
  8. 风起帆扬破浪前,回首乡关月正圆。
  9. 遥望故乡山水间,心随明月到天边。
  10. 夜深人静星河转,梦中寻访故园田。
  11. 日出东方红霞满天,又是一年好风光。
  12.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唯有亲情永驻心间。
  13.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14.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5.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二、诗歌分析

  1. 主题与情感: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中既有对故乡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家人的牵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
  2. 语言与表达:诗歌采用了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形象描绘了诗人所见所感。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中的意象丰富,如“寒云”、“野鸟”等,为诗歌增添了色彩。
  3. 结构与形式:本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这种形式便于表现诗人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深度。每一句都是独立的,但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三、创作背景

  1. 时代背景:本诗创作于明朝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但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表现出了对家国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无奈。
  2. 个人经历:朱在明可能是一位游历四方的文人,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成长。这些经历使他对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这也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中。

四、影响与评价

  1. 文学地位:本诗是朱在明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情感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它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人传颂。
  2. 后世影响:本诗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都曾效仿本诗的体裁和风格,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此外,本诗也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朱在明的《阻冻返棹暂泊都门辄诗往讯》不仅展示了其高超的诗歌技巧,更深刻地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不仅是朱在明艺术成就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