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岩瞰海涵真迹,古来却有人能识。
舟行往来渺茫间,帆影分明印岩石。
潮生恶浪翻鱼龙,潮平千里如鉴空。
夜深明月浸波底,隐映真如罨画中。
海月风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海月风帆》是明代诗人卢宽的一首著名诗作,以其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从创作背景来看,卢宽(字伯栗)是东莞地区的知名文人,其生活的时代背景是明朝永乐二十一年(一四二三),他不仅担任过广西全州的训导,还曾被任命为知县,但最终因为个人原因并未接受该职务。这样的经历可能使得他在创作时更多地融入了对人生、社会及自然环境的思考。卢宽的诗歌作品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观,而《海月风帆》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
从内容上分析,《海月风帆》描绘的是一幅海上日落时分的景象。诗中的“海月岩”位于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岩洞顶盖有一巨石,石壁上雕刻着如来佛,每当月光洒落在水面上,反射出美丽的画面,形成了“月照禅心”的奇观。这种描写手法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此外,诗中还提到了潮汐的变化,以及夜深时月亮映入波底的景象,这些都为诗增添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主题思想上,《海月风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宇宙和自然的深刻感悟。《海月风帆》所表达的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美好,更是对生命无常、人世间变迁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透露出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海月风帆》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因其优美的词藻和深邃的内涵而被后世传颂,更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而值得细细品味。这首诗作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古人情感世界的独特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