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未捷事蹉跎,胡越舟中俄反戈;
为喜音跫鼪鼬径,终悲血洒鳄鲸窝。
刘琨误杀冤犹薄,孟玖谗成恨不磨;
剩得同山畏垒在,遗黎几度哭经过。
哭熊雨殷老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熊雨殷老师》是一首明末清初的七言律诗,由诗人卢若腾创作。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哭熊雨殷老师》的作者卢若腾,字闲之,福建金门人。他生于明崇祯庚辰十三年(1640年),是一位进士出身。卢若腾曾官至浙江布政使左参议、分司宁绍巡海兵备道等职。他的事迹体现了他洁己惠民的品德,在南明隆武立国期间,他被授予右副都禦史、兵部尚书等职,后因听闻闽败、隆武帝被俘之事而痛愤赴水,幸得同僚相救。
诗词原文及解释:《哭熊雨殷老师》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熊雨殷的悲痛之情。诗的前两句“出师未捷事蹉跎,胡越舟中俄反戈”描绘了熊雨殷老师未能实现其志向的遗憾和无奈;“为喜音跫鼪鼬径,终悲血洒鳄鲸窝”则反映了他在喜悦中遭遇不幸,最终悲剧收场。这两句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命运多舛和人生无常的感叹。
诗歌鉴赏:此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卢若腾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的“刘琨误杀冤犹薄,孟玖谗成恨不磨”以及“剩得同山畏垒在,遗黎几度哭经过”等句,表达了对历史上忠臣良将的同情以及对人民苦难的关注。
《哭熊雨殷老师》不仅是卢若腾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时期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古诗的研究与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背景,以及文人在动荡年代的心境与追求。同时,这也提醒人们珍视和平稳定的时光,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