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仲圭回黄岩

诗书正气有家传,乡邑皆称孺子贤。
千里趋庭秋似水,重闱戏彩日如年。
天台凤穴迎朝旭,九曲鱼歌起暮烟。
两地平安报消息,灯花数夜照人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徐仲圭回黄岩》是明朝诗人蓝仁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
  • 蓝仁,字静之,号蓝山拙者,元末明初的诗人,出生于崇安将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与弟蓝智均为诗坛上著名的人物。
  • 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作品情感深沉,语言简练。他与蓝智共同创作,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诗书正气有家传,乡邑皆称孺子贤。
    千里趋庭秋似水,重闱戏綵日如年。
    天台凤穴迎朝旭,九曲鱼歌起暮烟。
    两地平安报消息,灯花数夜照人眠。
  2. 诗歌解析
  • “诗书正气有家传”:表达了作者对家族传承诗书文化的重视和自豪。
  • “乡邑皆称孺子贤”:描述了徐仲圭在乡间享有崇高的声誉。
  • 描绘出一幅秋天的景象,通过“秋似水”和“日如年”等意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 “天台凤穴迎朝旭”:使用了“朝旭”这一词汇,寓意新的开始和希望。
  • “九曲鱼歌起暮烟”:通过“鱼歌”和“暮烟”,传达了自然景观的和谐之美。
  • “两地平安报消息”: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挂念和对消息传递的关注。
  • “灯花数夜照人眠”:使用“灯花”这一象征性的元素,暗示着节日或喜庆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韵律严谨,结构完整。
  • 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 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1. 历史影响
  • 蓝仁的这首诗作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后人广泛传颂。
  •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此类描写家乡、表达亲情的诗作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送徐仲圭回黄岩》不仅是一首表现亲情与乡愁的佳作,也是蓝仁诗歌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情感,还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的深刻体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