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牛自牧住武夷仙掌庵

牧子风流老更狂,武夷六曲筑茅堂。
肯从龙虎来今雨,懒向罗浮问故乡。
山月夜寒丹伏火,洞天秋阔剑浮光。
衰年总仗刀圭力,他日须传肘后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牛自牧住武夷仙掌庵 其一》是明代诗人蓝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人生之态的深刻理解。诗中描绘了一位牧子在武夷山六曲间筑起茅堂,展现出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追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牧子风流老更狂,
    武夷六曲筑茅堂。
    肯从龙虎来今雨,
    懒向罗浮问故乡。
    山月夜寒丹伏火,
    洞天秋阔剑浮光。
    衰年总仗刀圭力,
    他日须传肘后方。

  2. 诗意解析

  • 牧子风流老更狂:这句诗描绘了牧子(可能是一个隐士或行者)的豪放不羁和洒脱自在。他不仅有着过人的才华,还有着非凡的气质和风采。这种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赋予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精神象征。例如,在宋代文学中,苏轼就是一个典型的风流才子形象。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个性和激情,展现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豪迈情怀。
  • 武夷六曲筑茅堂: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牧子的居住环境。他选择在武夷山的六曲中筑起茅堂,意味着他渴望在这样的环境中静心修行,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衡。这里的“武夷”不仅是地名,也象征着大自然的壮丽景观。而“六曲”则暗示着环境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修行的理想之地。这样的描写让人联想到许多古代隐士的生活方式,他们远离喧嚣,寻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肯从龙虎来今雨:这句诗表达了牧子对于天地间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他认为自然界的风云变幻,如同龙、虎般强大和神秘,能够带来生机和变化。这里的“今雨”可以理解为春天的雨水,它带来了新的生命和生长的力量。因此,这句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循环和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 懒向罗浮问故乡:这句诗则揭示了牧子对于名利的淡泊之心。他不愿意像某些文人那样四处奔波,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选择在武夷山中过着隐居的生活,享受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宁静时光。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道德观念的认同和坚守。
  • 山月夜寒丹伏火:这句诗描绘了夜晚山中的寒冷景象以及牧子点燃丹药的情景。这里的“丹伏火”可能是指炼丹术中的火焰,象征着智慧和力量。而“山月夜寒”则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深邃和动人。
  • 洞天秋阔剑浮光: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武夷山的独特地貌和壮丽景色。这里的“洞天”可以理解为隐秘的仙境或修炼之地,而“秋阔剑浮光”则形象地描绘了秋天山谷中的宽阔视野和闪烁的光芒。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与神秘。
  • 衰年总仗刀圭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感慨和期望。尽管岁月已经流逝,但他依然保持着坚韧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他希望自己能够在晚年继续传承知识与经验,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深刻认识。
  • 他日须传肘后方:最后一句诗则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承诺。诗人希望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传授给更多的人。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展示,也是对社会的贡献和回馈。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令人敬佩。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龙虎”、“山月”、“洞天”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还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和内涵。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自然美和生命意义的感悟和思考。
  • 情感深沉: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内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这种深沉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和共鸣感。无论是读者还是研究者,都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独特见解。
  • 格律严谨:在格律上,这首诗遵循了古典诗歌的形式规范,每句七个字,共计四句八言。这种形式的运用不仅符合古典诗词的审美特点,也使得整首诗的结构更加紧凑和协调。

《送牛自牧住武夷仙掌庵 其一》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