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道人惠江南笋

江南苦竹生甘笋,春社雷惊出土长。
扶病欲来参玉版,道人晓起赠双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山道人惠江南笋》是元代诗人蓝仁的作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西山道人惠江南笋》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的诗作。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在春社时节与道人之间的互动,以及江南地区特有的竹子生长情况。诗中“江南苦竹生甘笋,春社雷惊出土长”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里,南方竹林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2. 作者简介:蓝仁(1319年—1386年),字众吉,号静修,又号蓝水渔人,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戏曲理论家。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所成就,还涉猎广泛,其词曲、书画皆有建树。他的作品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深受后人所喜爱。
  3. 艺术特色:该诗在艺术上展现了元代诗风的鲜明特点。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江南竹笋的描绘,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此外,诗中的用典也颇为精妙,如“玉版”可能指的是古代的玉玺或其他贵重之物,暗示了道人的尊贵身份及其赠礼的深厚情谊。
  4. 情感表达:从情感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春社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个人的情感体验,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淡泊。诗人在病中仍能与道人结缘,互赠佳物,展现了深厚的情谊和对生活的热爱。
  5. 文化背景:江南地区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很可能发生在江南一带的某个春社节,那时正是春笋破土而出的季节,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西山道人惠江南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和人情故事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现元代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的画卷。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也为研究元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