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宿田家作

木落天正寒,山空日将暮。
荒村倦鸟归,乱水行人渡。
穷年滞草莽,短褐被霜露。
晚宿依田家,主人情亦故。
汲井泉满涧,烧竹烟在户。
钟残溪上村,月照阶前树。
浊酒初泼醅,嘉蔬亦时具。
且慰饥渴怀,况谙村野趣。
老翁八十馀,有子役征戍。
粳稻岁暮收,官司日加赋。
我愿息兵戈,海宇重农务。
愧乏经济材,徒然守章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宿田家作》是明代文学家蓝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暮宿田家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晚景图。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 第一段:“木落天正寒,山空日将暮。”
  • 第二段:“荒村倦鸟归,乱水行人渡。”
  • 第三段:“穷年滞草莽,短褐被霜露。”
  • 第四段:“晚宿依田家,主人情亦故。”
  • 第五段:“汲水泉满涧,烧竹烟在户。”
  • 第六段:“钟残溪上村,月照阶前树。”
  • 第七段:“浊酒初泼醅,嘉蔬亦时具。”
  • 第八段:“且慰饥渴怀,况谙村野趣。”
  • 第九段:“老翁八十馀,有子没征戍。”
  1. 诗歌赏析
  • 意境与画面:《暮宿田家作》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了傍晚时分的田野景象,从天寒地冻的木叶凋落,到山间寂静、日色渐暮,再到村庄的宁静和溪边的村落,以及月光下静谧的乡野,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田园晚景。
  • 情感表达: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老翁”“无子”等细节透露出对普通百姓生活状态的深刻同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战争和政治纷争的无力感。
  1. 写作背景
  • 时间背景:此诗创作于明朝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动荡和个人境遇的变迁。
  • 作者经历:蓝仁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的生平经历了不少波折,曾经历过政治迫害和文化上的挫折。这种个人的经历使得他在诗歌中常常表现出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1. 作品影响
  • 文学史地位:《暮宿田家作》以其清新自然的田园诗风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感捕捉,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 后世评价:历代文人墨客对其评价颇高,认为其语言洗练,意象生动,能够触动人心,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佳作之一。

《暮宿田家作》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承载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时代的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生活中的平静与安宁,不忘历史,关注现实,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