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盛玄珠广文

历落才名已十年,授经端在马融先。
尊光自署湖山长,典则堪升蛾子筵。
瘴海文章浮磬玉,东南竹箭秀松铅。
蒲菹君乃能知我,霅水韩峰总弣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盛玄珠广文》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所成就,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观念。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题思想以及其历史与文化价值:

  1. 作者介绍
  • 屈大均的背景:屈大均(1630年—1696年),字翁山,号介子,广东番禺人,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和诗人。他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人物,曾参与反清活动,后成为僧人,晚年仍坚持儒家思想。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历落才名已十年,授经端在马融先。尊光自署湖山长,典则堪升蛾子筵。瘴海文章浮磬玉,东南竹箭秀松铅。蒲菹君乃能知我,霅水韩峰总弣弦。
  • 译文:屈大均在这首诗中描述了自己十年磨一剑的经历,表达了他对学问的尊重和追求。他自诩为“湖山长”,意指自己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能够引领学生走上正道。同时,他还提到了自己在东南地区的学识和才华,如“竹箭秀松铅”等比喻,展现了他的文学造诣。最后,他提到“蒲菹君乃能知我”,表达了对知己的欣赏和珍视。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屈大均在《赠盛玄珠广文》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美感。例如,他用“玄鹤见状,哀鸣一声,飞向天际,空中留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珠子”这一形象生动的画面,传达了玄鹤献珠的忠诚精神。
  • 情感表达: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反映了屈大均对于学问和道德的追求。他以自己的经历和感慨,激励人们奋发向前,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

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来看,《赠盛玄珠广文》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通过了解屈大均及其作品,可以更好地认识明末清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以及这一时期文人的思想特点和创作倾向。

《赠盛玄珠广文》是屈大均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这首诗不仅是屈大均个人创作的高峰之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