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后归西山

乱后归茅屋,晨兴步石田。
客愁空日日,春色自年年。
风雨啼莺外,江湖去鸟前。
艰难思故旧,回首意茫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兵后归西山’是一首描绘战后归来心境的五言律诗,由元末明初诗人蓝智创作。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蓝智对战后生活的独特感受,也展现了他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内心世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蓝智,字明之或性之,元末明初福建崇安人,是蓝仁的弟弟。他的诗歌清新婉约,与兄齐名,尤以《蓝涧集》著称。
  2. 作品原文:《兵后归西山》是一首表达战后归来情感的五言律诗,其原文如下:乱后归茅屋,晨兴步石田。客愁空日日,春色自年年。风雨啼莺外,江湖去鸟前。艰难思故旧,回首意茫然。
  3. 诗歌内容:《兵后归西山》通过一系列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内心描写,反映了战争带来的创伤以及战后回归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4.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五言律诗形式,通过严谨的结构布局和精炼的语言表达,展示了蓝智精湛的艺术技巧。
  5. 文化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不仅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记录历史、传递思想的重要载体。蓝智的《兵后归西山》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被后人传颂,更因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而显得尤为珍贵。
  6.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色彩,从“客愁空日日”到“回首意茫然”,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述,更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深刻反思和感悟。
  7. 审美情趣:在审美方面,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内敛的情感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同时也展示了蓝智对于美的独到理解和追求。
    《兵后归西山》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文化背景和深刻的哲学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