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碧水漾清晖,尽日经行径路微。
野老筑场收稼早,溪翁举网得鱼肥。
青天万里飞云尽,黄叶千峰独鸟归。
为报西山彭道士,月明今夜叩柴扉。
武夷道中寄山中道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武夷道中寄山中道友》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蓝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反映了作者在武夷山道中的经历和对山中道友的思念之情。该诗通过描绘丹山碧水、野老收稼、溪翁捕鱼等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友情以及自己在山水间的闲适生活。
从诗歌内容来看,《武夷道中寄山中道友》充满了浓郁的自然气息和文人雅趣。诗中的“丹山碧水漾清晖,尽日经行径路微”展现了武夷山的自然美景,丹山碧水的清澈与山路上小径的幽深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意境。同时,诗中的“野老筑场收稼早,溪翁举网得鱼肥”则生动地描绘了山中百姓辛勤劳作的情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从艺术手法上分析,此诗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如“青天万里飞云尽,黄叶千峰独鸟归”中的“青天”象征着辽阔的天空,而“黄叶千峰”则代表着秋天的萧瑟。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内涵。
从文化背景方面来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蓝智在武夷山的生活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他在武夷山的山林间开辟了元元道院,并与建昌刘端阳一同开辟接笋峰,共同度过了一段清修的时光。这种独特的经历使得蓝智的诗歌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和禅宗色彩。
《武夷道中寄山中道友》不仅是一首反映自然美景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山水、自然和人的关系,同时也能更好地欣赏到蓝智作为一位文人所展现出的独特才情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