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石诗七章

卓此钟石,砥此中流。
伊古鸿蒙,伊几春秋。
江水流悠,物共沉浮。
惟尔孤峙,蟠龙蹲虬。
钟石之蟠,障彼倾澜。
云涛之奔,滔天怀山。
川谷为陵,丘埠为坑。
惟尔孤峙,亦静且闲,亦以无患。
钟石之立,有实无声。
趾固地维,亦静以宁。
汨彼流泉,亦激以鸣。
虽则激鸣,亦犹无情。
钟石之固,玄化为骨。
峙之兀兀,仰之崛崛。
水流汨汨,舂冲拂拂。
日灼火烁,藓缠蜗蚀,迄以无啮。
钟石之高,高不撑天。
有桧石之巅,亦染紫烟。
有梧石之巅,亦染紫烟。
凤来梧栖,亦舞翩跹。
鹤来桧栖,亦盟永年。
钟石之友,亦矢靡他。
龙虎则迩,道匪我家。
象山则迩,迹亦我遐。
引望芙蓉,亦映秋霞。
青莲云外,江皋蒹葭。
钟石之侧,谁构此室。
踞江之皋,宅蟾之窟。
饮江潺湲,食松桧之实。
爰有朋友,及此凉月。
爰奏琴瑟,共听琴瑟,和音无斁。
惟山之灵,于予无斁。
予于山灵,盟共黄发。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山灵予遗,有如皦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钟石诗七章》是明代诗人霍韬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共有七章。这首诗以大自然的景象和物象为依托,通过对钟石、江河、云涛、山峦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开篇立意:《钟石诗七章》第一章以“卓此钟石,砥此中流”起笔,表达了钟石在河流中的砥柱作用,象征着坚定不移的力量。同时,通过描述江水流悠、物共沉浮的景象,引出了钟石孤独而坚定的存在。
  2. 钟石之蟠:《钟石诗七章》第二章继续描绘钟石之蟠,即钟石的形状,它如同阻挡倾泻的波浪。这一形象生动地传达了钟石坚固不移的特性。
  3. 云涛之奔:《钟石诗七章》第三章进一步扩展了对钟石的描述,提到云涛之奔滔天怀山的景象,以及川谷、丘埠的变化。这里通过云涛的奔腾和山川的变化,衬托出钟石孤峙不动的静谧与安宁。
  4. 有实无声:《钟石诗七章》第四章通过描述“钟石之立,有实无声”,强调了钟石虽然存在却无声无息的特性。这种对比突出了钟石的沉默与其在河中稳定存在的意义。
  5. 玄化为骨:《钟石诗七章》第五章则转向对钟石本质的探究,指出其玄化为骨,即钟石的本质变化。在这里,钟石被赋予了超越物质形态的精神内涵,成为永恒的存在。
  6. 鹤舞松歌:在《钟石诗七章》第六章,作者引入了鹤舞松歌的场景,描绘了自然界生物与钟石和谐共存的情景。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象美,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7. 终章回照:《钟石诗七章》的最后一章以总结前文的写法,再次强调了钟石孤峙不动的特性以及它带来的平静与无患。这种结尾方式使得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圆满的体现。

《钟石诗七章》不仅是一首表现钟石特性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思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霍韬成功地展现了钟石在河流中的独特地位和深远意义。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明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也传达了他们对生活态度的独到理解。对于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也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