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四章

我田百亩,不以种禾。
匪不种禾,种禾穫不多。
惟种玉子,种玉如何。
玉子成璞,可琢可磨。
璞琢璞磨,温润则那。
我田百亩,不以种稷。
匪不种稷,种稷不多得。
惟种玉子,种玉何适。
玉子成璞,可圭可璧。
种此圭璧,以近有德。
谁有善亩,我有善价。
我亩匪有馀,我求日不暇。
匪我则求,谁售我者。
谁善耘田,耘我玉痹。
我曰如莠,我玉亦不滋。
谁教我耘,实获我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田四章》是明代诗人霍韬的作品,其内容涉及种田与种玉的不同收获。《玉田四章·我田百亩》全文如下:

我田百亩,不以种禾。匪不种禾,种禾穫不多。惟种玉子,种玉如何。玉子成璞,可琢可磨。璞琢璞磨,温润则那。我田百亩,不以种稷。匪不种稷,种稷不多得。惟种玉子,种玉何适。

《玉田四章》是一组富有哲理的诗篇,霍韬通过描绘田地和种玉的不同选择,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他写道:“我田百亩,不以种禾。匪不种禾,种禾穫不多。”这里的“种禾”指的是传统的农耕生活,而“种玉子”则是选择了更为珍贵和有价值的东西——玉子。通过这种对比,作者表达了一种对于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权衡思考,即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不应忽视精神层面的提升和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玉田四章》中还提到了“玉子成璞,可琢可磨”。这句话意味着,即使像玉子这样的物品最初只是普通的玉石,但在经过精心的雕琢打磨之后,也能够成为价值连城的美玉,这象征着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即使是平凡的人也能达到卓越的境界。

《玉田四章》中的最后两句诗“我田百亩,不以种稷。匪不种稷,种稷不多得。惟种玉子,种玉何适”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种疑问:如果只种植谷物(即稷),虽然也能获得一些收成,但可能并不如种植玉子那样能够带来更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表明了作者对精神和文化追求的看重,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修炼,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玉田四章》不仅是一首反映农业生活的诗歌,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的主题。通过对不同事物选择的比较,霍韬传达了对物质与精神、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平衡与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也启发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抉择时,应更多地考虑精神和文化的层面,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