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太守登高韵

重阳前一日,携酒访仙家。
雨过石桥滑,林幽景物赊。
清歌临宝地,剧饮对黄花。
独有龙山会,风光可并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张太守登高韵》是明代诗人戴缙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重阳佳节的山水画卷,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赏析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作者背景:《和张太守登高韵》的作者是明代诗人戴缙。他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哲学思考。
  • 诗作风格:戴缙的诗歌风格通常清新脱俗,语言简练,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用词讲究,给人以美的享受。
  1. 诗作原文及翻译
  • 原文:重阳前一日,携酒访仙家。雨过石桥滑,林幽景物赊。清歌临宝地,剧饮对黄花。独有龙山会,风光可并夸。
  • 翻译:在重阳节到来的前一日,他带着美酒去拜访一位隐士。雨后,石桥上滑腻,树林深处景色悠远。清歌响起时,他来到一块宝地,与朋友豪饮,面前摆放着盛开的黄花。只有龙山这样的聚会才能和他相比,风景确实值得称赞。
  1. 创作背景
  • 节日氛围:此诗作于重阳节,这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古人有登高赏菊的习俗。戴缙选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创作,既表现了他的文学修养,也反映了他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 访问对象:诗中提到“携酒访仙家”,表明其访问的对象可能是一位深居简出的隐士或高人,这种交往体现了诗人对知识与品德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戴缙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结合起来,通过“独有龙山会”一句展示了诗人与友人的独特情谊以及他们共同参与的聚会活动,使得整个场景生动活泼。
  • 语言精炼:整首诗用词考究,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体现了明代诗歌追求简洁明快的特点。
  1. 文化意义和影响
  • 文化价值:作为明代诗人的作品,《和张太守登高韵》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它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风貌,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 后世评价:戴缙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

《和张太守登高韵》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的诗作,也是明代文人生活和情感状态的反映。戴缙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出一幅秋天的画卷,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对于现代人来说,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也要注重心灵的平静与自然的亲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