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不待诏,捧檄出池阳。
树色临官道,蝉声入射堂。
看山来九子,约法止三章。
别后秋风起,全消六月霜。
送子素弟授池州节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子素弟授池州节推》是一首描绘诗人对友人即将赴任池州节推的送别之情的作品。诗中,戴缙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其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
诗中的“公车不待诏”表明了朋友即将开始新的官职生涯,但无需等待朝廷的召唤,直接被委派到池州任职。这一描述展现了朋友的才华与能力得到了认可和肯定,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官员任命的一种特殊形式——不由朝廷直接任命而是由皇帝直接派遣。
“捧檄出池阳”进一步描述了朋友离开的场景,手持公文,走出池阳(今安徽省池州市),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移动,更象征着他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转变,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
“树色临官道,蝉声入射堂”描绘了池阳的自然景色和朋友的住所,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新环境的好奇与期待。这里的“树色”和“蝉声”不仅描绘了池阳的自然环境,还可能暗含着诗人对友人在新的岗位上能否适应、成长的关切。
诗的结尾“别后秋风起,全消六月霜”寓意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友人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那么他的人生就如同秋天般硕果累累,不再受到困境的困扰。这不仅是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也是对人生经历风雨后的坚强和韧性的赞美。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友人赴任的送别,更是一种文化上的传承和情感上的寄托。通过这种方式,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体现了古代文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送子素弟授池州节推》不仅是一首表达送别情绪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深刻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生活、对于工作、甚至对于人生的一些启示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