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香山寺流憩亭

径转危亭夕,萝深振屧稀。
流云万树滴,乱鸟半岩飞。
石拂蟾蜍冷,台邀星斗微。
回车又尘俗,何处扣禅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登香山寺流憩亭》是由明代诗人谢与思创作的。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描绘,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从诗歌的内容与主题来看,《登香山寺流憩亭》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诗。诗中的“径转危亭夕,萝深振屧稀”描绘了作者行走在崎岖小路上,逐渐走近香山寺流憩亭的景象。而“流云万树滴,乱鸟半岩飞”则生动地捕捉了夕阳下云彩流动、树叶滴落和鸟儿在岩石间飞翔的动态美。此外,“石拂蟾蜍冷,台邀星斗微”更是通过石头的冰冷感觉和台阁微弱的星辰光映衬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谢与思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浓厚的哲理色彩。例如,“回车又尘俗,何处扣禅扉”一句,不仅是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也暗含了对于精神境界追求的向往。这种深刻的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们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从诗歌的文化价值来看,《登香山寺流憩亭》不仅仅是一首诗歌作品,它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自然观、人生观和艺术表现手法,这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登香山寺流憩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审美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也能从中汲取对于生活、自然和心灵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