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宿东林寺

笼中一灯尽,笼外几蛾回。
夜久僧同话,霜明门半开。
寒声虚竹院,秋色净莲台。
还拟东林约,孤筇踏月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夜宿东林寺》是明代诗人谢榛的作品,创作于明朝。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中寄宿东林寺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
  • 谢榛(1495-1575),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
  • 他著有《四溟集》,是明代重要的诗歌选集之一,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笼中一灯尽,
    笼外几蛾回。
    夜久僧同话,
    霜明门半开。
    寒声虚竹院,
    秋色净莲台。
    还拟东林约,
    孤筇踏月来。

  2. 主题思想

  • 此诗以“秋夜宿东林寺”为题,通过描写诗人在寺庙中的生活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 诗中通过使用“笼中一灯”、“笼外几蛾”等意象,形象地表达了夜晚的寂静和微光下的孤独感。
  • “夜久僧同话”和“霜明门半开”,展现了与僧侣交流的场景,反映了诗人与世俗世界的隔离和内心的平静。
  • “寒声虚竹院,秋色净莲台”则通过声音和色彩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感受。
  • 最后两句“还拟东林约,孤筇踏月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然的向往。

谢榛的《秋夜宿东林寺》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明代文人生活状态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明代的文学艺术,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深刻体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