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樽月欲满,良夜故同游。
宫阙散清雾,星河悬素秋。
病多还授简,客久数登楼。
喜结淮南侣,非关桂树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当樽月欲满,良夜故同游。
宫阙散清雾,星河悬素秋。
病多还授简,客久数登楼。
喜结淮南侣,非关桂树留。
。
这是一首诗,作者是明末清初的诗人顾炎武。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和人物活动。”八月十三夜谭鸿胪子羽第同李太史子寔张给事巽卿莫膳部子良赋得秋字”的意思是在农历八月初三晚上,在鸿胪府与友人李太史、张给事等人在家中饮酒作诗,以表达对秋天的感慨和赞美。
顾炎武(1632年-1715年),字亭林,号亭林。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经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个人在乱世中的生存状态与思考。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场景和人物之间的互动,展现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独特感受和情感表达。
顾炎武的作品通常以哲学思想为核心,结合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