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水竹园孔丈同赋

移得南山竹,冰霜见苦根。
春流触自响,清影幂何繁。
色蘸杯中绿,凉沾雨后痕。
邹枚此同赋,胜事即梁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水竹园孔丈同赋》是明代诗人谢榛创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对南山竹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解读:

  1. 作者简介: 谢榛(1495-1575),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出生于临清(今属山东)。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很高的成就,还著有《四溟集》。他的文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2. 诗句解析

  • 移得南山竹:此句描绘了作者移得南山中的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 冰霜见苦根:表达了竹子经历严寒却依然挺拔的生长状态。
  • 春流触自响:春天的小溪流淌,发出清脆的声音,如同竹子在春风中轻轻摇曳。
  • 清影幂何繁:形容水中竹的影子清晰而繁多,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 邹枚此同赋胜事,即梁园:这里的“邹枚”可能是指与作者一起赋诗的友人。“梁园”则是指著名的园林,这里用来比喻美好的景致和同僚间的友情。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通过描绘南山竹的自然景象,巧妙地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
  • 形象生动: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容词,使得南山竹的景象变得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
  • 寓意深刻:通过对南山竹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谢榛的《游水竹园孔丈同赋》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诗作。通过对其深入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手法,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和精神的寄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