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送刘孝夫东归

相见凄凉色,孤怀风雨天。
黄金交易薄,清镜老堪怜。
马出燕南路,家临济北田。
送君一长啸,高鸟没苍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谢榛的《雨后送刘孝夫东归》是一首描绘离别情景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于友人离去的感伤与不舍。这首诗作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情感上也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谢榛(约1495年—1575年),明代著名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别号脱屣山人。他的生平经历了从科举考试到仕途沉浮的转变,这些个人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哲理与情感交织的特点。

  2. 诗歌原文:相见凄凉色,孤怀风雨天。黄金交易薄,清镜老堪怜。马出燕南路,家临济北田。送君一长啸,高鸟没苍烟。

  3. 诗中意象

  • 《雨后送刘孝夫东归》中的“相见凄凉色”反映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心境,这种凄凉之感来源于彼此的生离死别。
  • “孤怀风雨天”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风雨交加的景象增添了一种无助和凄凉的氛围。
  • “黄金交易薄”可能暗喻了人生无常,富贵如金随时可能失去。
  • “清镜老堪怜”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以及随着岁月增长而逐渐衰老的身体和心灵。
  1. 主题探讨:这首诗的主题涉及离别、失落和人生的无常。通过对友人离去的场景描绘,诗人传达出深深的怀念和不舍之情。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心理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明代文人面对官场沉浮时的情感状态,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反思。

《雨后送刘孝夫东归》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古诗,不仅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而且为读者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机会。通过这首诗,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还能从中窥见明代社会的某些侧面,以及那个时代人们对生命、爱情、友情等普遍主题的关注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