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楼曲

朱楼峨峨江之浦,中有美人弄机杼。
引领望之路修阻,鶗鴂鸣兮凋芳杜。
我有所怀未敢语,吁嗟归来重延伫。
朱楼峨峨江之干,中有美人织素纨。
引领望之路险难,鶗鴂鸣兮凋芳荪。
我有所怀未敢言,吁嗟归来重汍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朱楼曲》是谢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富丽华美的楼阁和其中美人的织机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生平对于理解诗歌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朱楼曲》:

  1. 创作背景
  • 诗人简介:谢榛(1495—1575),字茂秦,号四溟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是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他未曾仕进,与李攀龙、王世贞一同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但因与李不合而遭到排挤。其代表作有《四溟集》《四溟诗话》等。
  • 文学风格:谢榛的诗风豪放不羁,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语言优美流畅。他的《四溟集》集中体现了这一风格。
  1. 诗歌原文
  • 原文:《朱楼曲》
  • 全文
    朱楼峨峨江之浦,
    中有美人弄机杼。
    引领望之路脩阻,
    鶗鴂鸣兮凋芳杜。
    我有所怀未敢语,
    吁嗟归来重延伫。
  1. 诗歌解读
  • 首联分析:“朱楼峨峨江之浦”,开篇即以“朱楼”点题,描绘了一幅江边朱楼的壮丽画面。这里的“江之浦”不仅指江边的位置,也隐喻着人生的路途或仕途的起点。“峨峨”二字用来形容楼阁的高耸入云,象征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憧憬。
  • 颔联赏析:“中有美人弄机杼”,诗人的视线从宏大的场景转向了细微之处,通过美人的劳作来衬托朱楼之美。“机杼”不仅是纺织的工具,也是古代女子的象征,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其背后人物的同情。
  • 颈联感慨:“引领望之路脩阻,鶗鴂鸣兮凋芳杜。”诗人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哀怨的情绪。“引领望之路”意味着诗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遇到了诸多困难和阻碍,而“鶗鴂鸣兮凋芳杜”则是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悲叹,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 尾联表达:“我有所怀未敢语,吁嗟归来重延伫。”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困惑和期待未能倾诉的遗憾。“归来重延伫”则暗示了诗人希望回归到那个美好的起点,再次等待和期盼。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全诗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朱楼”、“机杼”、“美人”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也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化、比喻和象征等,使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深度。
  • 情感表达:诗歌中蕴含了一种深沉的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感伤。
  1. 文化意义
  •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文化氛围。同时,它也体现了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 审美价值: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佳作之一。

《朱楼曲》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