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东楼

秋城佳节共登台,楼阁萧森万壑哀。
野岸帆樯天际迥,夕阳烟树楚江来。
凭高不落青山帽,览胜遥怜紫菊杯。
笑倚天涯岁已暮,陆沈人事不须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登东楼》是明代诗人钟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基本信息
  • 作者介绍:钟昌,明朝诗人,其作品风格多样,以七言律诗见长。
  • 诗歌原文:《九日登东楼》,秋城佳节共登台,楼阁萧森万壑哀。野岸帆樯天际迥,夕阳烟树楚江来。凭高不落青山帽,览胜遥怜紫菊杯。笑倚天涯岁已暮,陆沈。
  1. 诗歌原文及注释
  • 原文:秋城佳节共登台,楼阁萧森万壑哀。野岸帆樯天际迥,夕阳烟树楚江来。凭高不落青山帽,览胜遥怜紫菊杯。笑倚天涯岁已暮,陆沈。
  • 译文:在秋天的节日里共同登上高台,楼阁显得萧瑟荒凉,万壑回响令人心生哀愁。远处的野岸上帆樯点点,似乎直通天际;夕阳映照下的江边树木如烟,楚地之水波涛汹涌而来。登上高处,我不落下那顶青色帽子;欣赏美景时,我远远地怜悯着紫菊杯中酒。笑倚于天涯,岁月已晚,我已沉沉入睡。
  1.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九日登东楼》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例如,“野岸帆樯天际迥”描绘了一幅辽阔的自然景观画面,而“越艳罢前溪,吴姫停白纻”则通过对比展示了不同的地域风情。
  • 情感表达:诗歌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时光流逝带来的感慨。诗人在登高望远之际,不禁感叹岁月的变迁,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的哲思。
  1. 写作背景
  • 历史时期:这首诗作完成于明朝时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 文学地位:《九日登东楼》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被收录在各种古典文学作品集中。
  1. 文化与教育意义
  • 历史价值: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传统节日的参与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 教育意义:通过对《九日登东楼》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古代诗歌形式和内容的理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九日登东楼》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才华。读者在阅读时,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