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邃谷子

暮雨江头使节来,茅斋一醉菊花杯。
连朝案牍惭吾俗,今代文章羡子才。
落木荒云秋色远,孤城寒角夜声哀。
相看俱是天涯客,此地过从更几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过邃谷子》是明代诗人韩邦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1. 作者简介
  • 韩邦奇的人生经历:韩邦奇(1479—1555年),字汝节,号苑洛,陕西朝邑(今大荔)人。他是明朝正德三年的进士,历任吏部主事、吏部侍郎等职,后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山西参议,最终因关中大地震而去世。
  • 文学成就:韩邦奇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精通音律,著有《苑洛集》,其诗歌在当时“前七子”主导文坛的背景下,以诗文为余事,不求沾沾于古人。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节选:《再过邃谷子·暮雨江头使节来》
    暮雨江头使节来,茅斋一醉菊花杯。
    连朝案牍惭吾俗,今代文章羡子才。
    落木荒云秋色远,孤城寒角夜声哀。
    相看俱是天涯客,此地过从更几回。
  • 翻译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暮雨中的江边使节来访的情景,以及作者与使节共饮菊花酒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自己身处官场的无奈和对文人地位的羡慕。最后一句“此地过从更几回”,则透露出作者对这段友情的珍视与期待再次相见的愿望。

通过对《再过邃谷子》的深入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韩邦奇诗歌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其在明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