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陆务轩纳谷冠带

凶年输谷匪求恩,为济饥荒报至尊。
国典却须旌大义,宠章自是及高门。
峨冠博带乡闾羡,伟迹丰功竹帛存。
从此光前还裕后,清风千古动乾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庆陆务轩纳谷冠带》是一首明代创作的七言律诗,作者是明代的韩雍。《庆陆务轩纳谷冠带》这首诗通过描绘人物和事件,展示了韩雍的才华和对国家的贡献。下面将对这首古诗进行详细的解析:

  1. 作者简介
  • 韩雍(1422—1478),字永熙,明苏州府长洲人,明代著名政治家、诗人。他在官场上曾历经波折,从进士到御史,再到兵部右侍郎等职务,其政治生涯可谓多姿多彩。
  1. 诗歌原文
  • 凶年输谷匪求恩,为济饥荒报至尊。
  • 国典却须旌大义,宠章自是及高门。
  • 峨冠博带乡闾羡,伟迹丰功竹帛存。
  1. 诗句解析
  • “凶年输谷匪求恩,为济饥荒报至尊。”这句表达了在困难时期,韩雍无私地将粮食运送到需要的地方,以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精神。
  • “国典却须旌大义,宠章自是及高门。”这里赞扬了韩雍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行为,以及他所获得的荣誉与尊重。
  • “峨冠博带乡闾羡,伟迹丰功竹帛存。”则赞美了他的高尚品质和伟大功绩,被人们传颂不衰。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韩雍的形象,展现了他的正直和勇敢。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述和对人物行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韩雍的崇敬之情。
  1. 历史背景
  • 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在这样的背景下,韩雍能够站出来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
  1. 文化意义
  • 《庆陆务轩纳谷冠带》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体现了文人对于正义和道德的追求。它激励人们在困境中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国家和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庆陆务轩纳谷冠带》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是对韩雍个人品格的赞美,也是对那个时代英雄人物的歌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这些文化遗产对于今天的启示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