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士星沉山月高,江湖处处哭诗豪。
义声曾济乡人患,命服亲承圣主褒。
晚翠亭荒松自偃,漕溪原冷鸟空号。
斯文从此成长恨,懒对西风读楚骚。
挽刘宗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刘宗文》是明代诗人韩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挽刘宗文》的作者是韩雍,他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了对刘宗文这位处士的悼念之情。韩雍字永熙,明苏州府长洲人,是明朝中期的一位重要官员。他的仕途经历颇为丰富,曾先后担任御史、广东副使、大理少卿等职,并在宪宗时期因被中官倾轧而被迫离职。尽管遭遇了种种政治风波,韩雍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留下了诸多优秀的作品。
诗词原文:《挽刘宗文》全诗如下:
处士星沉山月高,江湖处处哭诗豪。
义声曾济乡人患,命服亲承圣主褒。
晚翠亭荒松自偃,漕溪原冷鸟空号。
斯文从此成长恨,懒对西风读楚骚。内容分析:此诗开头“处士星沉山月高”便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孤寂的画面,表达了对刘宗文离世的哀悼之情。紧接着“江湖处处哭诗豪”则揭示了刘宗文在文学领域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他在生前受到的广泛赞誉与敬仰。诗中的“义声曾济乡人患”,展现了刘宗文不仅自身才华横溢,更有济世救人的大德,其名声远播,为百姓所爱戴。
《挽刘宗文》不仅是韩雍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明代诗歌艺术成就的体现。通过这首七言律诗,读者能够感受到韩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