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净慈寺次钱学士韵

胜境分明是洞天,偷闲试问上乘禅。
老僧出定惊相迓,见我来游喜欲颠。
翠竹万竿围客座,白鸥数点傍渔船。
品题赖有文章伯,留得明珠颗颗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净慈寺次钱学士韵》是明代诗人韩雍的作品。该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游净慈寺时的所见所感,同时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韩雍,字永叔,号东园,明朝著名文人、政治家。他的诗歌创作广泛涉及山水田园、咏物抒情等多种题材,作品深受后世好评。
  1. 原文翻译与注释
  • 原文:乘间同谒梵王居,满眼风光画不如。四面好山凌碧落,一窗修竹称清虚。苏公丘壑情偏放,范老江湖心暂舒。和罢阳春人尽醉,不知身世在堪舆。
  • 注释:这首诗的译文为:“趁着空闲时间一同去参观梵王居,但看到的美景却比不上画中的风景。四周的好山高耸入云,仿佛连天空也变得碧绿清澈。一扇窗户旁的茂密修竹,让人感到心灵的清静与宁静。像苏东坡那样豪放的情怀被释放,范仲淹那样的江湖情怀暂时得到了舒缓。唱完这首春天的曲子,人们都沉醉其中,却不知道在这美景之中,自己的身世如同地平一般,难以捉摸。”
  1. 写作背景
  • 《游净慈寺次钱学士韵》的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净慈寺这一地点的喜爱和对自然景色的向往。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及他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游净慈寺次钱学士韵》不仅是韩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明代文化、艺术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到明代诗歌的风格特点,还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