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恨这关

踪迹疏狂事远游,懒工词赋客诸侯。
春风楚国归王灿,落日长安醉马周。
千里霜蹄何日定,十年烽火未曾休。
长歌更出床头剑,空有寒光射斗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恨这关》是明代诗人钟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战乱和文人的无奈心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字百福,号狂客的钟禧,顺德人。他的生平事迹颇为传奇,曾以经明行修的身份被征召,但未应命,后以怀才抱德应诏起,试吏部第一。他著有《洗酸》诸集行世。
  1. 诗词原文
    踪迹疏狂事远游,懒工词赋客诸侯。春风楚国归王灿,落日长安醉马周。千里霜蹄何日定,十年烽火未曾休。长歌更出床头剑,空有寒光射斗牛。

  2. 诗歌解析

  • “踪迹疏狂事远游”:这句表明了诗人的足迹遍布四方,其行为不受拘束、豪放不羁。
  • “懒工词赋客诸侯”: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并不高涨,宁愿做一个无拘无束的诸侯,不愿沉溺于文字之中。
  • “春风楚国归王灿,落日长安醉马周”:通过对比春风中的楚国和落日下的长安,表达了诗人在两种截然不同环境中的生活状态,既有回归故土的喜悦,也有漂泊不定的孤独。
  • “千里霜蹄何日定,十年烽火未曾休”: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边塞的经历,表达出他对战争带来的苦难和无法平息的战争状态的忧虑。
  • “长歌更出床头剑,空有寒光射斗牛”:通过“长歌”和“床头剑”的形象比喻,诗人展示了自己豪情壮志的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寂寥与无助。

《宿恨这关》不仅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它也折射出了明代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命运的沉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欣赏到钟禧的艺术成就,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