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朗上人归庐山时来游罗浮不果

上人去住何曾定,远望浮云相隐映。
白足深知出世尘,玄心只自悬明镜。
昔到罗浮匪学仙,今归匡庐亦偶然。
葛洪炼食终成幻,远公遗迹尚留缘。
迢遥似阻阴山雪,潺湲且弄西江月。
卓锡他年肯更来,看取梅花几树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韩上桂的《送朗上人归庐山时来游罗浮不果》是明代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诗作一个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上人去住何曾定,
    远望浮云相隐映。
    白足深知出世尘,
    玄心祇自悬明镜。
    昔到罗浮匪学仙,
    今归匡庐亦偶然。
    葛洪鍊食终成幻,
    远公遗迹尚留缘。
    迢遥似阻阴山雪,
    潺湲且弄西江月。
    卓锡他年肯更来,
    看取梅花几树开。

  2.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描写上人归隐庐山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理解。诗中的“迢遥”、“潺湲”等词汇,描绘了庐山与罗浮山的自然风光,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变化。
  • 象征手法:诗歌中多次提及“罗浮山”,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同时,“葛洪鍊食终成幻”,则暗示了世间的一切皆为幻象,提醒人们要有超脱世俗的智慧。
  • 哲理意味深长:诗中的“白足深知出世尘,玄心祇自悬明镜”,表达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的向往。而“卓锡他年肯更来,看取梅花几树开”,则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祝福。
  1. 艺术特色
  • 用韵严谨:韩上桂在创作此诗时,对韵脚的选择非常讲究,每一句都经过精心安排,使得整首诗在朗读时节奏感强,韵律和谐。
  • 语言优美流畅:韩上桂的诗歌语言优美,流畅自然,既有古诗的韵味,又不失现代诗歌的清新感。这种风格使得这首诗不仅能够跨越时空,还能够触动现代人的心灵。

《送朗上人归庐山时来游罗浮不果》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送别诗,它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