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杨亦琳韩芬男

当今词场何人振芳躅,近者杨生韩生骋高足。结交不问世上名,富贵浮云非所欲。
心知此物大有神,沉吟往往穷曛旭。九州四岳不在眼,尘缨世网胡能束。
下士劳劳一世间,醯鸡斥鴳纷争逐。溘浥百年同解化,累累山中冢如簇。
驹隙流光不相待,五侯七贵终倾覆。床头纵有千黄金,老死不免沟壑辱。
役役谁营不朽图,任呼牛马作驹犊。谁探赤水罔象珠,谁剖荆山卞和玉。
杨生意气大飞扬,韩生凌劲出流俗。耳食纷纷曾不顾,向我殷勤赏清曲。
自言此曲识者稀,屈原已死宋玉悲。前有扬马后鲍谢,杨王卢骆终参差。
大历不出李杜手,照耀中天光陆离。西山月落众星出,北斗常悬霄汉白。
宋元汨没谁中兴,我明北地称作者。手障狂澜倒浊流,力挽颓风归大雅。
长篇短调不易竟,其曲弥高和弥寡。迩来崛起济南生,况有六子俱其亚。
葳蕤五色含灵文,新声藉藉纷相假。斧凿谁知造化工,矫矫千秋自凌跨。
遂令末学破沉溟,不然万古终长夜。余少耽诗今成癖,冥冥双眼谁能识。
片语便欲揭灵秘,回惊四座无颜色。落落吾生少知己,两鬓婆娑发覆耳。
清懒斋头常晏眠,三丈日高犹未起。沉酣颇自傲山林,少出何须远城市。
虽有诸生月俸钱,家徒四壁空尔尔。狂来袒裼却大叫,管鲍不作雷陈死。
人生会合信不偶,握手相看便倾倒。平生不解作怜人,杨生韩生常在口。
历历崟崎谁见之,气吞云梦常八九。欲剖鸿溟振绝响,相为大言跨跌荡。
丈夫要有身后名,慎勿营营逐尘鞅。袖中一刺常漶漫,几欲投之非吾党。
三尺吴钩一寸心,仰眺青天发遐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杨亦琳韩芬男》是明代诗人苏景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友情和志趣的深刻表达。

从文学价值角度来看,《赠杨亦琳韩芬男》展现了苏景熙深厚的文学功底。其运用了丰富的象征、隐喻和比喻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景象,使整首诗歌充满了艺术美感和哲学深度。例如,诗中的“九州四岳不在眼,尘缨世网胡能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这种情感的传达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从思想内涵来看,该诗体现了作者对友谊和人生的独到见解。苏景熙在诗中表达了对名利看淡的态度,认为真正的朋友不在于社会地位的高低,而在于心灵的契合。这一点在“结交不问世上名,富贵浮云非所欲”中得到了体现。同时,通过赞美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美好,诗人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强调了人的精神生活的价值大于物质财富的追求。

从创作背景来看,《赠杨亦琳韩芬男》的创作背景同样值得深究。苏景熙生活在明代,这是一个文人辈出的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活跃,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各个层面。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苏景熙的这首诗不仅是一种文学创造,更是他个人对于人生、社会以及文化价值的深刻反思和表达。

《赠杨亦琳韩芬男》不仅仅是一首诗词作品,更是一个时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深度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