葳蕤五色含灵文,新声藉藉纷相假。斧凿谁知造化工,矫矫千秋自凌跨。
遂令末学破沉溟,不然万古终长夜。余少耽诗今成癖,冥冥双眼谁能识。
片语便欲揭灵秘,回惊四座无颜色。落落吾生少知己,两鬓婆娑发覆耳。
清懒斋头常晏眠,三丈日高犹未起。沉酣颇自傲山林,少出何须远城市。
虽有诸生月俸钱,家徒四壁空尔尔。狂来袒裼却大叫,管鲍不作雷陈死。
人生会合信不偶,握手相看便倾倒。平生不解作怜人,杨生韩生常在口。
历历崟崎谁见之,气吞云梦常八九。欲剖鸿溟振绝响,相为大言跨跌荡。
丈夫要有身后名,慎勿营营逐尘鞅。袖中一刺常漶漫,几欲投之非吾党。
三尺吴钩一寸心,仰眺青天发遐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描绘了杨亦琳的才华和风采。以下是诗句的释义和赏析:
葳蕤五色含灵文,新声藉藉纷相假。
译文:繁复的色彩中蕴藏着灵动的文采,新的声音纷纷涌现,互相借势。
注释:葳蕤(wēi rí)五色,指五光十色的繁复色彩。斧凿谁知造化工,矫矫千秋自凌跨。
译文:没有人能够知晓这些声音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但它们却能跨越千年,展现出独特的风采。
注释:斧凿,原指人工雕刻,这里用来形容声音的制作。遂令末学破沉溟,不然万古终长夜。
译文: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将会像末学之人一样,被淹没在无尽的黑暗之中;否则,我们将一直生活在黑暗中,直到永远。
注释:末学,指没有学问的人。余少耽诗今成癖,冥冥双眼谁能识。
译文:我年少时酷爱诗歌,现在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但我的双眼却无法找到理解我的人。
注释:冥冥,形容迷茫、困惑。片语便欲揭灵秘,回惊四座无颜色。
译文:只要一句话就能揭示出其中的灵妙之处,让人感到震撼,四座皆惊。
注释:灵秘,指神秘而精妙之处。落落吾生少知己,两鬓婆娑发覆耳。
译文:我一生缺少知己朋友,双鬓斑白,头发都遮住耳朵了。
注释:落落,形容孤独、寂寞的样子。清懒斋头常晏眠,三丈日高犹未起。
译文:我常常在清静的书房中安然入睡,即使到了三丈高的太阳升起,我也还未起床。
注释:晏眠,指晚睡。沉酣颇自傲山林,少出何须远城市。
译文:我沉醉于山林的宁静,并不需要离开这里去城市中寻求刺激。
注释:沉酣,指沉迷于某种境界或状态。虽有诸生月俸钱,家徒四壁空尔尔。
译文:尽管我有学生每月的俸禄,但家中却只有四面墙壁而已。
注释:诸生,泛指学生。狂来袒裼却大叫,管鲍不作雷陈死。
译文:我狂放地露出胸膛,却大声叫喊,就像管仲和鲍叔牙那样,毫不在意自己的生死。
注释:管鲍,指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著名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人生会合信不偶,握手相看便倾倒。
译文:人生的相遇往往出乎意料,当我们握手时,就会立刻倾倒心湖。
注释:会合,相遇。倾倒,比喻心悦诚服或彻底倾倒。平生不解作怜人,杨生韩生常在口。
译文:我向来不会怜惜别人,即使是我最尊敬的杨生和韩生,我也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注释:怜人,指同情、怜悯他人。历历崟崎谁见之,气吞云梦常八九。
译文:那些崎岖不平的地方,谁能看到它们的壮丽?我的气势如同吞云吐雾般强大。
注释:崟崎,指险峻、崎岖的地方。欲剖鸿溟振绝响,相为大言跨跌荡。
译文:我渴望像剖开巨大的海洋一样发出震撼人心的声音,以此来展现我的志向和力量。
注释:剖鸿溟,指劈开广阔的海域。振绝响,发出震撼人心的声音。丈夫要有身后名,慎勿营营逐尘鞅。
译文:作为男子汉,我们应该追求的是身后的名声,而不是仅仅为了追逐名利而奔波忙碌。
注释:身后名,指死后留下的名声。营营,忙碌、操劳的样子。袖中一刺常漶漫,几欲投之非吾党。
译文:我口袋里有一支笔,但它经常模糊不清,让我不禁想要把它扔掉,但它不是我真正想拥有的东西。
注释:袖中,指口袋或怀中。一刺,指笔。漶漫,模糊不清。三尺吴钩一寸心,仰眺青天发遐想。
译文:我有一把三尺长的吴钩剑,这是我用来寄托心灵的武器。每当我仰望青天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展开遐想去追寻那遥不可及的梦想。
古代的一种长柄武器,通常由青铜制成。三尺,长度约三尺。一寸心,比喻心中的坚定信念。仰眺青天,指仰望天空。遐想,指幻想或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