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度日奕株禅师以诗见赠次韵奉答

四十年来梦幻身,几回惊看二毛新。
青山无恙解寻主,白社有师期卜邻。
入室秋风寒露骨,照床夜月远含神。
谁知枯木岩前路,突出一枝劫外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度日奕株禅师以诗见赠次韵奉答》是宋朝诗人释道潜的作品。此诗作于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春,时作者在铅山永平寺任监院,与日本高僧日奕株交往甚密。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初度日奕株禅师以诗见赠次韵奉答

我昔东林下,曾参半偈来。
今君西天去,重拜一炉灰。

师有传心印,吾无得法媒。
因知尘外事,难比水云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日本高僧日奕株禅师以诗见赠的回应。首联“我昔东林下,曾参半偈来”回忆了诗人在东林寺与禅师交流的经历,以及从禅师那里学到的禅宗教诲。第二联“今君西天去,重拜一炉灰”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离去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师徒情谊。
第三联“师有传心印,吾无得法媒”指出了诗人与禅师之间存在的差距,即诗人无法像禅师那样直接领悟佛法的本质。第四联“因知尘外事,难比水云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远离红尘的境界的追求。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修行道路的反思,以及对禅宗教义的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与禅师的交往经历的回忆,以及对禅宗教义的理解和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佛学修养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