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朝使张文卿侍讲寅长时待罪病中二首

凤巢回首隔高冈,掠树低飞羽翮凉。
汉胄分封闻远使,楚累扶病喜教狂。
手谈不暇虚今雨,身事多违愧未行。
东观旧知谁齿录,碧霄无路劫泥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朝使张文卿侍讲寅长时待罪病中二首》是明代诗人苏葵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等待张文卿侍讲期间,因病情而深感遗憾的情绪。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艺术特色进行深入分析:

  1. 诗作原文及其翻译
  • 原文节选:“凤巢回首隔高冈,掠树低飞羽翮凉。汉胄分封闻远使,楚累扶病喜教狂。”
  • 翻译建议:凤巢指的是鸟儿的窝,回首隔高冈意味着站在高处回望。掠树低飞形容鸟儿飞翔时的姿态,羽翮则指鸟的翅膀。汉胄和楚累分别指的是汉朝和楚国的贵族,闻远使意味着听闻有远方使者的到来,喜教狂则是喜悦地接受教育。
  • 诗句解析: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张文卿的期待和对当前状况的无奈。
  1. 作品背景
  • 张文卿的身份:张文卿是明朝的一位侍讲,他的职责是教导太子或皇子,同时也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
  • 政治环境:明初时期,由于政治斗争的激烈,许多官员如张文卿这样的侍讲被卷入其中,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
  • 作者的个人经历:苏葵可能是在等待朝廷派遣的任务时写下这首诗的,他可能因疾病而无法履行职责。
  1. 艺术特色
  • 意象的运用: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凤巢”和“掠树低飞”,这些意象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情感的表达: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张文卿的关心和对当前状况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沉。
  • 语言的精炼:诗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每一个词都经过精心选择,以传达最深的情感。
  1. 历史文化价值
  • 历史人物的评价:通过对张文卿的描述,可以了解到他在历史背景下的角色和贡献。
  • 时代背景的反映:这首诗反映了明朝初期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于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具有参考价值。
  • 文学作品的分析: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明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
  1. 现代意义
  • 文学教育的启示:这首诗提醒现代读者文学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还是情感与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
  • 人文关怀的重要性:通过对古代诗人情感的理解和同情,可以增强现代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了解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可以帮助现代人更好地认识现实,并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送朝使张文卿侍讲寅长时待罪病中二首》不仅展示了明代的文化风貌,也提供了对历史人物深层次的理解和对当时社会背景的洞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