姮娥爱君英妙时,桂花先与最香枝。
银蟾侧畔经行处,曾笑吴刚下斧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姮娥爱君英妙时,桂花先与最香枝。
银蟾侧畔经行处,曾笑吴刚下斧迟。
“月宫扳桂”并不是一部具体的文学作品的名称,而是一个比喻用法,源自于明人苏葵的七言绝句《月宫扳桂》。在这首诗中,“月宫扳桂”被用来比喻科举考试及第,象征着应试者的成功和荣耀。
苏葵作为明代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其性格耿介,不谄附权贵。他在担任江西提学佥事时,因正直敢言而被太监董让陷害,但最终事情得到了公正的处理。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他对科举制度的看法,以及他在任上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贡献。
《月宫扳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一个人学识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蟾宫扳桂”这一形象的用法,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科举制度的理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读书人的普遍期待和追求。
虽然“月宫扳桂”作为一个比喻用法并不直接指向某一部特定的文学作品,但它却是在文学创作中用以形容科举考试成功的一种常见表达方式。通过了解这个词语的出处、含义、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科举制度的复杂情感和时代背景下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