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韩昌黎贬潮州诗韵

不根之论本无天,没溺聪明到几千。
白首飞章元卫道,赤心扶世岂知年。
文章远继轲尼后,声绩还居董贾前。
素抱死生如芥蒂,是谁收骨道途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韩昌黎贬潮州诗韵》是明代苏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韩愈被贬潮州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示了苏仲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苏仲(一四五六—一五一九),字亚夫,顺德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曾官户部主事,后因忤宦官刘瑾意而出为岳郡散官。在广西象州任知州期间,苏仲退居回乡,并有《古愚集》,诗三卷,文一卷传世。他的生平和创作都体现了他对文学与政治的深刻洞察。
  1. 诗歌原文
  • 不根之论本无天,没溺聪明到几千。
  • 白首飞章元卫道,赤心扶世岂知年。
  • 文章远继轲尼后,声绩还居董贾前。
  • 素抱死生如芥蒂,是谁收骨道途边。
  1. 诗歌内容解析
  • 诗的开头“不根之论本无天,没溺聪明到几千”展现了苏仲对于韩愈被贬潮州这一事件深刻的同情与理解。他认为韩愈之所以遭受如此命运,是因为其观点过于激进,触犯了当时的政治利益。
  • “白首飞章元卫道,赤心扶世岂知年”则表达了苏仲虽然对韩愈抱有深厚的敬仰之情,但同时也对其一生坎坷感到惋惜和同情。
  • “文章远继轲尼后,声绩还居董贾前”反映了苏仲对韩愈文学成就的赞赏,认为韩愈的文章能够流传后世,影响深远。
  • “素抱死生如芥蒂,是谁收骨道途边”则是对韩愈人生结局的感慨,认为韩愈虽死而不朽,其精神永存于世,令人怀念。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更在思想上展现了苏仲对历史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韩愈的人生遭遇与其文学作品的成就,苏仲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和简洁的句子结构,使得整首诗既易于理解又充满力量。
  • 通过对韩愈的描写,苏仲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历史事件中,使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还能体会到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想深度。

《和韩昌黎贬潮州诗韵》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歌。它不仅是对历史人物韩愈的一次深情回顾,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反思和批判。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思想风貌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