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闲山剩水眠,日逢初度酒开筵。
三门女婿歌眉寿,四个儿郎祝老天。
世上无功空白首,时逢有道引长年。
无官无累无荣辱,看到春花日几千。
六十一自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六十一自贺》的文学价值
在明代诗人苏仲创作的《六十一自贺》中,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也能体会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表达。这部七言律诗,以“借得闲山剩水眠”起头,“日逢初度酒开筵”收尾,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生动地勾勒出来。苏仲以其独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如何用诗歌来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他的笔触细腻而不失豪放,既有江南水乡的温婉,又有塞外风光的壮阔,展现了明代文化的独特韵味。
而在清代,李慈铭的《六十一岁小像自赞》则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自我反思。这首诗通过对自身形象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岁月流逝的思考。李慈铭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世界,以独特的方式诠释了生命的意义。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和表达,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和交流。
这两首诗虽然来自不同的朝代、风格各异,却共同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它们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六十一自贺》中的“日逢初度酒开筵”,与《六十一岁小像自赞》中的“漫逐跳丸日”相映成趣,都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价值的深思。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上的享受,更是思想上的启迪,它们教会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通过对这两首作品的学习,我们不仅能欣赏到中国古代诗歌的精妙之处,更能从中汲取到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