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和云西宗侯次韵

残春天色半晴阴,偶立闲亭伤客心。
啼去黄鹂复相过,生来青草几时深。
歌成白雪应留和,酒忆高阳独不禁。
最是王孙行乐好,马蹄过处足幽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偶成和云西宗侯次韵》是明代诗人苏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残春时节的所见所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苏升,字孺子,号紫舆,顺德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进士,官新建知县。他有着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其代表作有《读易堂稿》。
  1. 诗歌原文
    残春天色半晴阴,偶立闲亭伤客心。啼去黄鹂复相过,生来青草几时深。歌成白雪应留和,酒忆高阳独不禁。最是王孙行乐好,马蹄过处足幽吟。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的“残春天色半晴阴,偶立闲亭伤客心”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表达了诗人独自站在亭中,面对春天的景色而感到孤独的心情。
  • 自然景观:诗句“啼去黄鹂复相过,生来青草几时深”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如黄鹂的啼叫和青青的草地,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 情感表达:“歌成白雪应留和,酒忆高阳独不禁”展现了诗人对音乐与美酒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享受当下的快乐。
  • 哲理思考:“最是王孙行乐好,马蹄过处足幽吟”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即人们在繁华世界中追求快乐的同时,也应珍惜那些宁静美好的时刻。

《偶成和云西宗侯次韵》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反映了明代诗人苏升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