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夜月

堪叹人生奈若何,良宵遇酒且高歌。
不知娥女归何处,留住中天一只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九夜月》是一首宋代的诗词,由著名诗人杨万里创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 珍重姮娥住广寒,不餐火食不餐烟: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尊敬,认为月亮居住在广寒宫中,不受烟火污染,象征着纯洁和高洁。
  • 秋空拾得一团饼,随手如何失半边:这里的“秋空拾得一团饼”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夜,明月如盘,而“随手失半边”则表达了一种随性、不经意的美。
  1. 作者简介
  •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著称,善于捕捉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生活的美感。
  1. 作品赏析
  • 语言风格:杨万里的诗词语言平实却充满诗意,用词简练,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强烈的画面感。
  • 意境营造:他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初九夜月》中的“秋空拾得一团饼,随手如何失半边”不仅描述了中秋赏月的美好情景,也蕴含着人生哲理,引人深思。
  1. 文化意义
  • 弘扬国学文化:杨万里的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诗词作品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 传承文化:作为宋朝的文人,杨万里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和文化心态,对于研究宋朝的文化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初九夜月》不仅是一首诗,更是杨万里对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的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