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后相思切,凭高意惘然。
投荒惭我拙,作令羡君贤。
空有屋梁想,怜无剡曲船。
会期如可约,来岁过金川。
怀新淦翟大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析明代罗亨信诗歌《怀新淦翟大尹》的艺术特色
在明代的诗坛上,罗亨信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思想脱颖而出。他的诗歌作品《怀新淦翟大尹》,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还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的独特见解。
罗亨信,字用实,号乐素,是明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永乐二年以进士身份入仕,先后担任过工科给事中、右佥都御史等多种官职。在正统五年,罗亨信被委派为宣府和大同的巡抚官员,并在土木之变期间坚守宣府,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此外,他还因其卓越的政治表现和文学作品而备受赞誉。
《怀新淦翟大尹》这首诗作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相思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敬仰之情。诗中的“别后相思切,凭高意惘然。投荒惭我拙,作令羡君贤”等句,深刻刻画出罗亨信面对离别和困境时的复杂心情。诗中还蕴含着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从艺术手法上看,《怀新淦翟大尹》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结构紧凑,语言简练,寓意深远。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和他对人生哲理的理解。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如“空有屋梁想,怜无剡曲船”,既富有诗意又充满生活气息,展现了罗亨信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把握。
在赏析《怀新淦翟大尹》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其语言的美,更要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这首诗不仅仅是罗亨信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罗亨信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正是基于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和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
《怀新淦翟大尹》作为罗亨信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罗亨信的诗歌艺术,还能从中领悟到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