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方以高致仕归隐

荣华勘破等浮沤,便解朝簪觅故丘。
世业有田惟自种,市喧无豫亦何求。
穿云荷锸镵黄独,载月推篷泛彩舟。
我服昌阳能辟谷,归来同约赴瀛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方以高致仕归隐》是明代罗亨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反映了作者对功名富贵的看破和归隐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个人品格。

《寄方以高致仕归隐》的作者是明代罗亨信,字用实,号乐素。罗亨信生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是广东东莞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工科给事中,后因在土木之变中的英勇表现和出色的政治才能被升为右副都御史。他在任职期间,曾誓诸将死守宣府,确保了人心的安定。

《寄方以高致仕归隐》的原文是“荣华勘破等浮沤,便解朝簪觅故丘。世业有田惟自种,市喧无豫亦何求”,这四句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看法和追求。诗人表示,世间纷扰如过眼云烟,名利不过是浮华而已,于是他选择放下官职,寻找心中的宁静之所。同时,“穿云荷锸镵黄独,载月推篷泛彩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状态,他喜欢在山林之中,手持工具,与自然亲近,享受着简朴而平静的生活。

诗中的“我服昌阳能辟谷,归来同约赴瀛洲”表达了诗人对于道教思想的认同,他认为通过服用长生不老的方法可以逃避尘世的烦扰,而最终回归自然的怀抱。这种思想在当时文人中颇为流行,反映了一种对现实社会不满及寻求精神解脱的心理状态。

《寄方以高致仕归隐》是罗亨信对于个人生活哲学的抒发,也是其文学成就的一个体现。这首作品不仅展示了罗亨信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心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