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寿诗

昨宵南极一旦光,罗绮筵开集画堂。
戏彩诸孙皆俊伟,称觞贺客尽颙昂。
椿萱秀茂欢声远,兰玉阴深庆泽长。
百岁应知登鹤算,绵绵五福自繁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寿诗》是明代诗人罗亨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以庆祝寿星的长寿和祝福为主题,展现了古代文人对长者的尊重与敬意,以及其精湛的文学才能。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贺寿诗》的作者罗亨信,明代广东东莞人,字用实,号乐素。他曾在永乐二年中进士,授工科给事中。正统五年至土木之变时,他在宣府、大同等地任职,后因誓死守城而闻名。景帝即位后,他进左副都御史,最终归家。
  • 创作动机:罗亨信作为一位官员,通过此诗表达对寿星的尊敬和祝福,同时展现自己文学造诣。
  1. 诗歌内容
  • 开篇描写:昨日南极光华照耀,宴席上罗绮锦簇,画堂之中笑语盈盈。
  • 家族荣耀:戏彩诸孙皆俊伟,称觞贺客尽颙昂。
  • 祝寿主题:椿萱秀茂欢声远,兰玉阴深庆泽长。百岁应知登鹤算,绵绵五福自繁昌。
  1. 艺术特色
  • 韵脚运用:诗歌严格押韵,七言律诗的形式使得节奏明快,音律和谐。
  • 意象描绘:使用了如“南极”“绣虎”“铜柱”等象征长寿和权威的意象,使诗歌充满力量感。
  • 情感表达:通过对寿星家族的描述以及对寿星个人品质的赞美,表达了作者深厚的友情和崇高的敬意。
  1. 文学地位
  • 历史影响:《贺寿诗》不仅反映了明代的文化氛围,还体现了文人对传统礼仪的遵守和尊重。
  • 现代价值:作为文学作品,它展示了古人对于自然美、人际关系和文化传承的态度。
  1. 文化意义
  • 寿星象征:在中国文化中,寿星不仅是家庭的幸福象征,也是国家繁荣的象征。
  • 文人责任:文人通过诗词来歌颂和祝愿寿星,显示了文人的责任和使命感。
  1. 后世影响
  • 学术研究:学者们常研究此类诗歌,探讨其背后的社会背景、文学技巧和文化意涵。
  • 教育应用:在语文教学中,这类诗作被用作经典文本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古典文学的魅力。

《贺寿诗》不仅展现了明代文人的文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文关怀。罗亨信通过这首七言律诗向寿星表达了深深的祝福和尊敬,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