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发萧萧七帙馀,南柯梦断竟长驱。
家庭那复闻严训,闾里空嗟失楷模。
海鹤归时云影暗,陇猿啼处月轮孤。
九原不用留深恨,令子人夸彩凤雏。
挽石洲梁先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石洲梁先生》是明代诗人罗亨信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梁先生的悼念,展现了诗人对亡者的深情怀念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从诗作本身来看,《挽石洲梁先生》不仅在形式上体现了明末诗歌的特色,如语言的精炼与意境的深远,而且在内容上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家庭和闾里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梁先生人格魅力的敬仰以及对其家族的哀悼。这种深刻的情感表达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个人哀愁,还引发了对于传统道德、教育和社会风貌的广泛思考。
从诗人的背景来看,罗亨信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个有着深刻文化影响力的人物。他的生活经历和文学成就都为这首诗增添了不少色彩。作为学者和书法家,罗亨信的学术背景为他的诗歌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底蕴,而他的书法成就也为诗作的美感增色不少。在《挽石洲梁先生》中,罗亨信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不仅在文字上引人入胜,更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社会价值来看,《挽石洲梁先生》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哀思的作品,它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在明朝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的风气、道德观念以及文人的社会责任等问题都被诗人一一提出并加以反思。罗亨信通过对梁先生生前事迹的描述,间接批评了一些当时的不良现象,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对社会正义的坚守。
《挽石洲梁先生》不仅是罗亨信个人的代表作之一,更是研究明代文学和思想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到明代诗歌的风格特点,还能深刻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