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遇赠舜卿翰检兼寄用修殿撰

京国何时出,舟航此地逢。
批鳞叩龙阙,塌翼下鳌峰。
天地生全德,江湖汗漫踪。
相留话今夕,明发楚云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弋阳遇赠舜卿翰检兼寄用修殿撰》是明代诗人严嵩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对两位贤者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各自为政、远离故土的形象,以及他们在异乡的孤独与辛酸。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严嵩(1480年—1560年),字惟中,号介泉,江西分宜人。明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在嘉靖至万历年间担任内阁首辅,主持朝政长达20多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古体诗创作。他的诗歌作品数量众多,风格多样,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两贤俱侍从,万里各风埃。
    鸟道青冥外,谁怜逐客来。
    醉歌频击剑,愁望且登台。
    珠树同栖鹤,蓬山迟尔回。

  2. 诗歌解析

  • “两贤俱侍从,万里各风埃”:这一句描绘了两位贤者共同侍奉皇帝,但身处异地,面对不同的政治环境,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压力。
  • “鸟道青冥外,谁怜逐客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贤者的同情,认为他们如同被逐的客人,远离故乡。
  • “醉歌频击剑,愁望且登台”:这两句描述了两位贤者的生活状态,一方面借酒消愁,通过击剑来抒发心中的愁绪,另一方面则借登台远眺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 “珠树同栖鹤,蓬山迟尔回”:这里的“珠树”和“蓬山”都是仙境的象征,诗人用它们来比喻两位贤者的高尚品质和美好理想,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未能实现这样的理想。

《弋阳遇赠舜卿翰检兼寄用修殿撰》不仅展示了严嵩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精神世界。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形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于喜爱古诗词的朋友来说,它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