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林亭

十载重来笑语亲,水亭山阁几增新。
辋川自卜王维宅,锦里谁分杜老邻。
岁课园丁收芋栗,日招溪叟坐松筠。
却笑阮郎知此路,碧桃花里重迷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氏林亭》是明代文学家严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重游旧地时的感慨。以下是对《张氏林亭》的相关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严嵩(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号介溪。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
  • 创作时间:据《题酂城张氏林亭》记载,宋庠在宋代作过这首诗。
  • 时代背景:此诗创作于明朝,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氛围。
  1. 诗歌原文
  • 十载重来笑语亲,水亭山阁几增新。辋川自卜王维宅,锦里谁分杜老邻。
  • 岁课园丁收芋栗,日招溪叟坐松筠。却笑阮郎知此路,碧桃花里重迷津。
  1. 主题解读
  • 怀旧之情:诗人通过对张氏林亭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生活描写:诗中的“岁课园丁收芋栗”,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景,反映了当时农业社会的风貌。
  1. 艺术特色
  • 韵律和谐:《张氏林亭》采用了严谨的七言律诗形式,语言工整,音韵和谐。
  • 意境深远: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和场景,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1. 影响与评价
  • 历史价值: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它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文学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严嵩的这首作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被后人传颂。
  1. 后世影响
  • 文人效仿:许多后来的文人在创作中借鉴了《张氏林亭》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张氏林亭》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通过它,人们可以窥见明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风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