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汪吏侍先生

叨随钟阜瞻依近,怅别江波跂望劳。
长奉清言过玉署,重闻仙步上铨曹。
时艰静曙纡筹定,国议新陪出论高。
愿坐庙堂同水镜,总收贤俊入甄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汪吏侍先生》是明代诗人严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严嵩深厚的文学造诣,还透露出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与问题。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叨随钟阜瞻依近,怅别江波跂望劳。
    长奉清言过玉署,重闻仙步上铨曹。
    时艰静曙纡筹定,国议新陪出论高。
    愿坐庙堂同水镜,总收贤俊入甄陶。

  2. 诗句解析

  • “叨随钟阜瞻依近”:表达了诗人随侍于钟山之畔的近况。
  • “长奉清言过玉署”:描绘了诗人长时间聆听智慧之言的情景。
  • “重闻仙步上铨曹”:暗示着官场中再次听到贤能之士被提拔的消息。
  • “时艰静曙纡筹定”:反映了在国家危难时刻,需要冷静思考和筹划。
  • “国议新陪出论高”:意味着国家决策中新的辅助者提出了高见。
  • “愿坐庙堂同水镜”:希望有机会像古代智者一样,参与国家的谋划。
  • “总收贤俊入甄陶”: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和希望他们得到妥善培养的愿望。

《送汪吏侍先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这首诗,可以了解到严嵩的生平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