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老园后池集

竹径萝烟翠且重,行寻幽洞失前峰。
因攀岩下丛生桂,故识云中旧种松。
楼台碧水虚相映,车马高门日自容。
犹道绿尊欢未尽,别来深院起歌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怡老园后池集》是明严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其深邃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严嵩,明代著名文人,官至首辅,其书法、诗词均有极高成就。《怡老园后池集》是严嵩晚年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晚年的思想感情与生活状态。
  2. 诗歌原文:诗中“竹径萝烟翠且重,行寻幽洞失前峰”描绘了一幅幽静的自然景观,诗人在竹林间漫步,寻找着那失落的前山之景。“因攀岩下丛生桂,故识云中旧种松”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体验与感悟。
  3. 艺术特色:作为一首七言律诗,《怡老园后池集》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索。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严嵩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4. 文化价值:从文化角度来看,《怡老园后池集》不仅是严嵩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侧面。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社会的某种看法。

除了上述内容,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注意诗中的典故和用词,它们往往蕴含深厚的文化意义。
  • 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 了解明代的历史背景,以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时代气息。

《怡老园后池集》不仅是严嵩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研究明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文献。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和文化体验。

相关推荐